汛期来临,又是一次严峻的考验。汉江大堤干部群众主动靠前防大汛,汉江大堤险段即柴林湾,又是如何部署防汛的呢?7月14日,记者深入柴林湾,实地探访防汛一线。
烈日当头,汉江堤柴林垸北堤旭光渡口处,由张湾街旭光村村民组成的防汛突击队正在来回巡堤查险。不远处,由沙包垒起的长27米、高78厘米的子堤格外醒目,据介绍,7月12日夜晚,汉江堤柴林垸北堤旭光渡口处水位上涨,按汉江防汛指挥部的要求,柴林垸指挥部启动了紧急预案,对其进行增高加固。张湾街旭光村村委员胡耀华介绍,旭光渡口处是整个柴林垸堤防最低洼的地方。
“我们提前垒起沙包进行增高加固,将有利于柴林垸堤防稳固,确保大堤安全。”胡耀华说,汛期来临后,村里的青壮年响应号召,主动报名参与防汛,“村里妇女负责白天巡堤,条件更艰苦的夜间值守则由男同志来。”
据了解,柴林湾(又名葫芦坝)是汉江下游的重点河湾,其河湾全长6.8公里。柴林湾堤内为柴林垸,张湾街旭光村就在其中。整个柴林垸堤防共有6个防点,汛情发生后,旭光村除老人小孩及病残人员,其余劳力主动加入防汛工作,24小时不间断巡护,村里的妇女、老党员都在为防汛贡献力量。
张华荣曾是旭光村的一名村干部,防汛Ⅰ级响应一拉响,她第一个站出来加入防汛:“我是旭光村的老党员,这次村里防汛,我的年纪虽然也不小,但是我还是主动的跟村里报名参加防汛工作,我们自己也要保护自己的家园。”
据胡耀华介绍,从80年代起,国家、省、市、区相继对柴林湾重点河岸采用一系列工程措施,不断提高其整体防洪能力,有力保障了全段河势的基本稳定。柴林湾上下湾颈均呈凹岸迎流,形成横向环流淘刷,险段湾颈最窄处仅67米,上下游水位落差一般在0.3至0.5米之间,对河势的控制发挥着重要作用,一旦失守,造成弯道裁弯,将会造成下游河床摆动,使现有防洪工程体系遭到破坏。
“按照区防指的总体要求部署,按照市里的一级响应要求,我们指挥部组织两个村,上一线劳力254人,采取24小时不间断的巡堤查险。”柴林垸指挥部指挥长夏长金说,守住柴林垸就守住了汉江大堤,“堤在人在,全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