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26日,蔡甸区检察院防汛突击小分队(夜班)再次集结前往消泗乡兴无垸。在这支由男干警组成的小分队中,有一位“新晋奶爸”,他叫余凯鹏,刚刚当上了父亲,却不能更多地陪伴在自己的宝宝身边,而是投入“守护家园”的战斗,坚守防汛一线,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力量。
“在灾情面前,我们是无法独善其身的。需要我们的时候,我们就得冲在前面。”7月7日接到区防指的指令后,这位新晋奶爸一刻也没有犹疑,用最短的时间在电话中向妻子说明了情况,并很快取得了同是党员的妻子的支持,立即报名。“我是青年男干警,并且又在政治部工作,这个时候去防汛一线,肯定是无条件的。”他不仅获得了家人的支持,第一时间报了名,同时还很快主动承担起组织动员防汛突击队的任务。防汛排班、对外联络、对内沟通协调,这些任务也全部落到了他的身上。
在防汛突击队排班的时候,余凯鹏主动把自己排在了夜班。第一次值夜班的情形,他仍历历在目,记忆犹新。
“那天傍晚,天气很好,看到了湖面觉得沉湖特别漂亮,水面离堤岸还很远,感觉守堤的压力应该不大,甚至还跟妻子调侃,好像守堤的活不累。结果随着夜幕降临,大堤上的蚊虫就给了我第一个下马威。
”当他和同事一字排开,打开手电筒,用竹竿寻找各种隐藏在草丛中的隐患时,由于趋光性,蚊虫蜂拥而至,几个人根本不敢张嘴说话。蚊子成群结队轮番“轰炸”,随手一拍,就能拍死。不一会儿,脸上、手上就全是红包,让人又疼又痒。过了一会,天气突变,狂风大作,下起了倾盆大雨,堤上穿着雨衣雨鞋的他们,全身也都被淋湿了,手机也被淋得自动关了机。“那一刻感觉就像从天堂掉到了地狱,不过我们都克服了,还坚持住了,并且还积累了不少经验”。乐观幽默的他事后调侃道。
现在在巡堤查险过程中,余凯鹏会时不时用竹竿拨开杂草、戳下水坑,这已经成了他的一个惯性动作。“别看这个小动作,这是我们发现散浸等隐患的很重要的一环”。每次巡堤,这样的动作要重复无数次,同时他还虚心向老同志们请教,有了防汛“老兵”的传帮带,余凯鹏迅速进入“角色”,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,他很快从一个防汛“小白”成长为半个土专家,一招一式都显得很老到。散浸、管涌、人字沟、“46553”口诀,这些专业名词他很快就能如数家珍,哪里有隐患点位,出现险情该怎么处理,他都了然于胸。
一个多月的宝宝一直是妻子和家里的阿姨在照顾,说起这件事,余凯鹏觉得这算是个遗憾。“好在妻子特别乐观开朗,也能理解,给了我很多支持”。
从抗击疫情到迎战汛情,关键时刻,余凯鹏都不曾缺席。疫情期间,身怀有孕的妻子正需要他的照顾,可突入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他的计划。虽满心不舍,但他毅然走上了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的逆行之路,在社区一线做好安全员、服务员、劝导员、宣传员,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并肩战斗,尽职尽责做好下沉工作。
“参与防疫防汛,我觉得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,家人也很支持,等将来孩子大了,我希望能将这些讲给他听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