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防疫转战防汛,蔡甸“个体户”争当志愿者,通宵值守保家园

2020-08-03 19:46  

近日,在汉江堤防蔡甸区城头山保丰堤防守哨所的防汛值班表上,一个熟悉的名字再次出现——陈红波。小小个头,朴实的笑容,从事个体经营的他,刚走下抗疫战场,又奔赴激流湍急的防汛抗洪抢险一线,一路逆行,在堤上一待就是近20天。

图右二为陈红波

陈红波今年44岁,是蔡甸区大集街后官湖社区居民,是一名从事化工原料的个体户,也是一名普通党员。1月30日,在疫情最紧张的时刻,陈红波主动到后官湖社区当起志愿者。“我们的城市病了,应该做点什么。”在小区封闭管理后,陈红波申请到卡点值守,登记来往车辆、记录过往人员情况、宣传疫情防控知识等,风雨无阻。

在后官湖社区组织向全社区发出爱心募捐后,他主动找到募捐点,说:“我虽然不是这个社区的党员,但是,我也想表达一份心意!”随后,郑重地捐出了爱心款。

疫情才刚刚稳定下来,持续的暴雨导致长江水位持续升高,刚刚走下抗疫战场的陈红波毫不犹豫地再次报名,争当防汛志愿者。“参加过战疫,战汛当然也不能落下!”从7月12日起,他就奔波在巡河的堤防上,走到了防汛一线。

由于较为年轻、身体素质较好,陈红波被安排晚8点至次日早8点的夜间巡查值守。一双雨鞋、手电筒、长棍,就是他的巡堤必备武器。不管白天还是夜晚,在巡堤查险中,他都打起十二分精神,观测当日水情,时刻留意有无渗水(潮湿)、管涌(泡泉)等,河势流向有无变化等情况,提醒在河边玩耍或钓鱼的人赶紧离开。

陈红波总是准点巡查,结束后回到哨棚并将相关情况记录下来,只要发现险情就及时报告、及时处理。整夜无眠,却换来堤内群众一晚的安睡,陈红波感到“很值”,也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。

陈红波总是说:“每当看到别人顺利度过难关的时候,我就会从心里涌出一股难以言说的自豪感和幸福感,因为我能感觉到自己对他人的价值”。从防疫一线到防汛一线,时间变了,阵地变了,但不变的是为民服务的初心。陈红波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初心和使命,是最美的“逆行者”。

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