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水一抽,我们播种就放心了。”连日来持续高温,蔡甸区张湾街新河村积极行动,村民扛起锄头松土播种,村两委采取引江水灌溉抗旱自救,机器、人力共同作业,田间地头一派热火朝天的农作场面。
8月21日,记者在新河村看到,堤防外滩处,抗旱设备泵船正在开闸引水。在现场,看管泵船的师傅正在打捞闸口聚集的漂浮物,他告诉记者,这些漂浮物对开闸引水有一定负面影响,不仅阻碍了水流通畅,还可能滞留在闸门处,影响开关闸门。
而另一边田野里,村民都在加紧播种,65岁的村民李翠梅正跟老伴拉起遮阳网,盖住自己刚刚播种的3亩农田,“我们种了上10年的菜薹,去年的收入最好,收了17000块钱。村里帮忙抽水之后,我们的农田将灌溉得更全面了。”
一到红菜薹播种的时候,新河村党支书郭志武就格外忙碌。一边帮助村民松土播种,一边到泵船边查看闸口抽水情况。据郭志武介绍,新河村的红菜薹种植面积大概有500多亩,该村的村民习惯在8月中旬播种红菜薹,基本上全村村民都靠这来增加家庭收入,“农田无法种植,这将会给新河村村民带来巨大经济损失。”
在新河村地势稍高的一处,新河村两委和扶贫工作队合力开挖出一条360米长的沟渠,保证了汉江的水能够顺流而下,灌溉农田。
“我们抽水抗旱,想法设法把水引入每一分田里。村民们也正在田间加紧劳作,通过汉江抽水来进行播种,然后9月份移栽,10月底我们村红菜薹就可以上市了,也可以为武汉市的菜篮子贡献我们村的力量,进而增加村民的收入。”郭志武说道。
据悉,新河村是2015年省扶贫开发重点村, 2017年底全村贫困户实现整体脱贫,村集体收入超过10万元。新河村以种植业为主,品种有鲜食毛豆、玉米、棉花及蔬菜,全村种植面积达500余亩。即将播种的红菜薹是该村村民常年种植的品种,亩产可达2000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