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前,蔡甸区蔡甸经济开发区(奓山街)试行企业投资项目“标准地+承诺制”制度改革,让“项目等地”变“地等项目”的同时,也将“好地用在刀刃上”。
腾出低效或闲置土地、引入好项目,利用“腾笼换鸟”的形式使地块焕发新活力是蔡经开项目建设提质增效的一个缩影,蔡经开全面考量项目的整体规模、投资强度、亩均税收、科技含量等,通过实现用地结构优化,彻底改变低效用地的落后局面。
常福村共有人口987人,占地1336亩,村情复杂,居住成员混合,腾退面积大。该村经过认真分析,实事求是,坚持依法补偿综合推进,整体统筹有序开展,签约并拆除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。其中,仅用时1个星期就完成了全部房屋征收协议的签订工作。力争在10月底实现整村范围内清零,为重点项目腾地做准备。
9月8日上午9时,多台大型挖机正全力推进拆迁工作。为确保空气质量,现场使用洒水车进行降尘,做到边拆边清运。经过4小时不间断奋战,11栋3000余平方米被征用房屋腾退完毕。
为加快常福村腾地的进度,管委会成立了四个征迁工作组,各征迁工作组按照目标任务分解表,倒排时间节点,制定攻坚计划。工作组建立工作联系群,每天晒进度,形成比学赶超、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。
蔡经开拆迁办常福片区负责人邓川学表示,在管委会的改革中,对于政府来说,由被动等待企业上门到主动代企业跑办手续,部门职能也由重审批变为重服务重监管,有效推动了政府治理方式转变,实现了企业投资项目再提速。而对企业来说,由“项目等地”向“地等项目”的转变,缩短了投资期限,增强了企业市场把控主动性,并推动了土地节约集约化利用,倒逼企业转型升级。
下一步,蔡经开还将探索建立项目全流程监管平台,将所有建设项目办理事项、监管事项纳入平台管理,做到审批与监管无缝对接。同时,强化事中事后监管,防止出现管理真空,杜绝一供了之、一签了之,确保项目真正落地到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