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汉蔡甸:全力恢复灾后农业生产 自救有条不紊

©原创   2020-07-23 19:12   蔡甸融媒防汛前线报道组 陈轩 邓捷

七月本是农作物生长、收获的好时节,但是今年持续的强降雨导致的严重内涝,给农作物生长带来了不利影响。市区农业技术专家深入蔡甸田间地头,指导受灾群众生产自救,全力恢复农业生产,将灾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。

王保国是武汉周渔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负责人,在消泗乡九沟村流转了1000亩农田,进行稻虾养殖。这个月本是晚稻移栽后快速成长的时期,但是日前的强降雨给农田带来了严重内涝,导致稻苗不能存活,这一切,让王保国心急如焚。

“7月6号后,已经种下去的谷和栽下去的秧全部绝收了,全部淹死了”,王保国揪心地说道。

为了保证水稻正常生长,7月25日前要插秧种植,可农田内涝,渍水暂时无法排出。如何在7月25日之前种植水稻,成了王保国的心头之急。

在市农科院与蔡甸区农村农业局农业技术专家的指导帮助下,王保国采用了秧盘种植的办法,进行及时补救。

据了解,秧盘种植可让秧苗在秧盘内正常生产20—30天,生产缓冲期将近一个月,不耽误生长季节,等水退了再把秧苗播到地里即可。

“感谢政府,如果不是政府帮我处理,我焦头乱额得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”,王保国松了一口气,面带微笑地说。

据了解,蔡甸区水产业种养殖面积共17.5万亩,截至目前,受灾面积达11万亩,其中已报审保险24610亩,总保额达1.89亿元。目前全区正积极指导农户采取多种措施,投入生产自救,尽快恢复生产。

“对于水毁设施,积极组织渔民进行修复;对稻虾种养采取排秧和撒秧;对虾稻种养池塘水草死亡情况,已组织养殖户进行水草移栽;对溃口和漫溢的虾蟹池塘,为避免池塘荒芜,目前已与市水科所和相关的苗种基地取得联系,采取每亩补放30斤大规格虾的方法,以保证明年的虾苗”,蔡甸区农村农业局水产高级工程师邓承道表示。


相关阅读